湖南航天官微“岁月的力量”专栏,本期推出《工艺攻关小故事》。让我们从7801所退休员工胡万杰的讲述中,回顾那段攻坚克难的岁月……
2002年,7801研究所第一代惯组产品已进入批生产阶段,机加车间负责全部结构件的机械加工。由于从研制到批产阶段,产品加工工艺尚未完全成熟,加之当时车间的生产设备及加工手段都比较落后,生产一线多数员工刚从学校毕业,技能水平参差不齐,导致了产品生产效率低,质量不稳定,因此结构件的齐套配套一度成为科研生产中的瓶颈,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所科研生产能力的提升。
在第一代惯组130余种结构件中,最具代表性的零件是两种陶瓷垫片----陀螺隔热垫片和加表隔热垫片。作为陀螺和加表的安装基准,陶瓷隔热垫片加工精度要求很高,在当时,可加工陶瓷是一种全新材料,其加工工艺性非常差,极易碎裂崩边,精加工尤其困难,精度很难保证,从毛坯投入到成品零件产出,合格率不到30%,严重影响整体生产进度,零件制造成本也居高不下。
最初,陶瓷隔热垫片精加工采用徒手研磨的方法加工,边加工边测量,循环往复,完全依赖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,效率极低,光研磨工序单件耗时3小时以上,且交检后返工率很高,最后还需要根据计量结果分组装机,不同组零件不具互换性。
针对这一技术难题,当时的车间组织工艺技术骨干、计量技术骨干和技能骨干组成联合攻关小组,开展攻关工作。根据精加工工序精度保证困难和零件平面度、平行度及高度一致性难以满足设计要求的实际情况,攻关小组设计出一套研磨专用装置:首先利用两块研磨平板对研,使其达到很高的平面度,随后两块平板用支撑机构支撑,使其工作面相对,保持合适的间隙,并通过间隙调整机构实现间隙微调,最后待加工零件置于两平板间隙中,利用拉环拉动工件,两块平板对零件进行双面研磨,拉环设计呈多孔结构,可同时放置多个零件,实现多件同时研磨。这样,可利用平板本身的高精度保证零件的平面度,利用平板间隙的微调保证零件两个工作面之间的平行度,通过多件同时研磨保证零件高度的一致性。经试验验证,效果良好,在保证平面度、平行度公差的同时,完美解决了尺寸一致性问题。专用研磨装置经改进完善后应用于生产,生产效率和工序质量大幅度提升,精加工工序单件工时由3h缩短到0.25h,工序合格率由原来的不足50%提高到95%以上,且实现了零件的完全互换。
如今,20多年过去了,7801研究所技术研发能力、工艺技术水平、生产制造能力都得到飞跃式提升,早已不能与当时同日而语,但我们不能忘记,正是这一个个微不足道的攻关小故事,不断夯实了7801研究所的技术基础,我们也不能忘记,正是科研生产一线广大员工付出的智慧和汗水,不断推动7801研究所的发展壮大,我由衷地为奋战在科研生产一线的广大员工点赞。
|